据统计,全国物流从业人员超过5500万,但很多企业仍在“为什么我们依旧招不到合适的物流人才?”而苦恼,另一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班的教室里,班主任正鼓励学生:“这次校企合作的企业实力强、晋升通道明确,大家一定要抓住机会!”
当产业升级的“求才若渴”遇上职业教育的“育才初心”,一场校企双向奔赴的故事就此展开。5月26日,无锡港口国际物流走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,通过宣讲会、面试交流、校企座谈,不仅收获了近二十名优秀学子的加盟意向,更与校方共同勾勒出产教融合的崭新蓝图。
破解人才痛点,校企合作是“最优解”
“大件物流不是简单的搬运,而是供应链、智能调度的综合战场。”宣讲会上,港口国际物流的HR负责人通过PPT展示了公司的发展历程,企业荣誉资质及公司,大件物流的运输特点,未来发展前景,点燃了学生的兴趣。现场互动环节,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从“薪资待遇”转向了“我能学到什么”,这正是企业期待的变化。
“二十份简历中,有本身就是班级中的优秀学员如班委、学委,也有在其它物流企业实习经历的同学,这样的质量远超社会招聘。”随着大件物流业务的规范,对于有文化、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更为稀缺,而职院校企合作恰好填补了这一缺口,他们将成为物流行业的“生力军”。
让教育扎根产业土壤
“企业提供实习基地,学生毕业就能上岗,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意义。”系主任在座谈会上直言。无锡职院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以练代学的模式,将课堂与企业需求深度绑定。此次与物流行业的合作,校方特别看重企业提供的“轮岗培养计划”和“技术骨干导师团”,这些资源将直接助力学生职业化转型。
班主任老师分享了一个细节:“有学生担心自己学历不够,但企业明确表示‘技能比文凭更重要’,这给了孩子们极大的信心。”校企合作的价值,正在于打破偏见,让人才评价回归能力本质。
未来展望: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生态构建
物流与校方达成的共识远不止于单次招聘,校方及企业共同打造“教学-实训-就业”闭环;实现定制化培养,针对大件物流的痛点,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从市场出发,让教育能落到实处,交流过程中,双方期望在未来,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更多的‘即插即用’型人才。”让教育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,也实现培养真正符合市场的人才,实现双赢。
当产业与教育的手紧紧握在一起,人才的种子便有了破土而出的力量。无锡港口物流与无锡职院的这次相遇,不仅是80名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,更是校企共同探索中国物流人才培育新范式的里程碑。
正如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启示:“学校的理论是骨架,企业的实践是血肉。”在产教融合的大潮中,我们期待更多企业走进校园,更多院校敞开大门——因为唯有双向奔赴,方能育见未来。